长按识别图片中二维码可观看大理鸡足山九莲寺航拍全景
云南佛教文化底蕴深厚,大理自古即有“妙香佛国”之称。鸡足山是佛陀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,尊者于华首门“守衣入定”以待弥勒佛下生。
九莲寺是进入鸡足山门灵山一会牌坊后的第一座寺院。曲径通幽,禅房花木,群山环绕,清溪浅流,花木扶疏,青松掩映,优雅恬静。
因寺院周围山丘如莲花瓣状,寺院正居莲台之上,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与佛教文化倡导的“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”的态度吻合,被尊为佛教的圣花,又因莲有九籽,故名九莲。
九莲寺始建于大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年),由大德无为和尚创建,清顺治十四年(1657)本湛和尚重建,康熙三十年(1691),四川僧人自证居住寺中;1683年,担当和尚到鸡足山朝拜,在九莲寺留下了“数椽不愿居山顶,六月还须坐火边”的千古佳句;朝代更迭,寺院建筑年久失修;1952年、1963年在当地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,曾两次拨款对其进行修缮,文革时期被毁。岁月更替,风雨侵蚀,当年所建庙宇早已腐朽不堪,1997年,由云南比丘尼大德常应法师主持重修。
修复后的九莲寺,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藏经楼、客堂、钟鼓楼、东西厢房、东西方丈院、大小斋堂及教学综合楼等,主体工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。建筑面积约12600平方米。
九莲寺中环境雅致,飞檐流角、百卉千葩、水木清华、光影琉璃。寺中有一棵稀世奇花,名为“子午莲”,花瓣只在每天的子午二时开放。更为奇特的是三圣殿前还有一株柏树,与其他花木相比其貌不扬,但在1966年寺毁僧离时,这株柏树随之叶落干枯,十年间任凭春风吹拂,雨露滋润,不吐一片绿叶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,政府拨款修复寺院,此株柏树竞发出了新叶,诚可谓“枯木逢春”,如今此柏长得枝繁叶茂,四季郁郁葱葱。
院中还植有两株苍翠挺拔的菩提树,当年,释迦牟尼佛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之道,才被称为“菩提树”。院中建有莲花池,寺外大片板栗园,百年老树,盘曲如虬。阳春三月,板栗花香沁人心脾;盛夏,玉树琼枝、树影婆娑,缕缕清风徐来,心旷神怡,令人遐思;金秋,成熟的板栗,甘甜适口,生命是沃土,四季用春华秋实为之诠释无尽妙法。
借着政府恢复和弘扬宗教文化的春风,九莲寺于公元2000年为来自全国省内外868名居士传授居士菩萨戒。2001年3月举行山门、天王殿、三圣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法会;2003年,经云南省宗教局、云南省佛协批准在鸡足山九莲寺成立云南佛学院尼众部,并于2004年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,2007第一届学僧毕业,同年10月8日至11月3日,举办首次传授“二部僧戒”法会;2009年再次隆重举行传授“居士菩萨戒”法会;2013年以来开办了以 “法喜禅悦话清凉”为主题的“清凉地”禅修夏令营活动;2015年2月18日至3月5日(农历除夕至正月十五日),举行新春消灾延寿药师佛祈福供灯法会活动。2016年再次举行传授“居士菩萨戒”法会。2017年举办报恩纪念常应老法师圆寂三周年冥阳两利水陆法会。
九莲寺老住持兼佛学院常应老法师于2014年9月圆寂。常应老法师是中国“当代第一比丘尼”隆莲老法师的学生。常应法师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、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云南佛学院副院长(专门对云南佛学院尼众部负责),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,鸡足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、连续六届任云南省政协委员等职。
现任住持果清法师,毕业于闽南佛学院。历任云南省佛协副秘书长、云南佛学院副院长(专门对云南佛学院尼众部负责)、大理州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大理州政协委员、宾川县政协常委、鸡足山佛协副会长、鸡足山佛教协会秘书长、副秘书长、云南省青联委员、大理州青联常委、云南省妇联代表、大理州妇联代表等职。
九莲寺常住大众在现任住持果清法师的带领下,依教奉行,严持净戒,晨钟暮鼓,早晚课诵,二时临斋,结夏安居,安禅传戒,演教弘宗。寺内道风俨然,梵宇重光,信士不断,游人如织。巍峨的殿堂,清净的道场,慈悲的佛法,为社会和谐、净化人心、启迪智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祈愿佛力无边,永佑四境之民。